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今日论点

做好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 闫卫星

2023年08月27日 09:47:59 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新时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实现了由原来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调查数据表明,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奋进新征程,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机遇,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到中职学校招生工作非常重要,其完成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基础,是促进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种形式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招生工作应引起中职学校足够的重视。本文试结合笔者从事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经验及体会,分析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使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科学展开,促进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

一、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学校招生宣传夸大其词

有的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对学校师资、设备、办学成绩等方面言过其实。师资力量不足却说有高水平的教师,办汽修专业只有一两部破旧汽车却说成有两三个汽修车间、有几百个工位等等。

(二)招生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

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招生范围,聘请一些中介负责本校招生,由于培训不到位,这些中介对学校的情况不熟悉,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辛苦费,不负责任地夸大其词,学生有问题也不知该如何回答,造成学生对学校产生误解。

二、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校“招生难”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出现“生源大战”,生源流向普高,主要原因一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还根深蒂固。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重文凭学历轻实际能力。二是很多原来属于中职生的岗位让位给本科毕业生。许多岗位不顾实际需要,人为地提高学历门槛,使得中职学校招生受到冲击。

(二)招生宣传工作准备不充分

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招生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做足功课,无招生计划、措施,对招生工作人员不进行培训或培训不到位,工作不细致,在宣传时给学生误导,导致他们对中职学校产生误解。

(三)中职学校对初中生缺乏吸引力

一是中职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虽然近几年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但由于欠债太多,职业学校在办学上还存在种种困难,制约了发展。如学校扩招后聘用教师的编制问题得不到落实,能工巧匠型的教师匮乏,实训设备不到位,很多职业学校还摆脱不了普高的模式。二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欲升高职院校就读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尽管近几年来各省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构建中高职直通车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管理问题,有些中职学校管理相对松散,家长因而不愿意子女就读中职学校。

三、对策分析

(一)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及宣传力度

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大,如基础设施、实训设备的投入,师资培训,学生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等等,都显示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但从社会来说,还需倡导尊重劳动,提高劳动者待遇,形成劳动光荣的氛围。要制定奖励机制,评选先进人物,如“百佳厨师”、“百佳餐饮服务员”、“百佳电焊工”等,从社会地位及生活待遇上关心他们。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宣传党委、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宣传中职招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要针对中职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的特点,大力宣传对中职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使每名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都能获得相关信息,了解具体政策内容,吸引家庭贫困的初中毕业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报读职业学校。要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和新面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学生在企业和岗位成才、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家长和学生中进一步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念,促进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新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为中职招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成

一些职业学校招生难,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本身办学条件落后、师资薄弱、特色不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的黑板上,纸上谈兵的多,实际操作的少,加上有些学生本身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使得一方面是难招生,一方面是流失学生多。因此,学校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围绕“校企合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加吸引力,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与各行业的专家进行课程改革,编写有前瞻性的、实用性的教材。要充分发挥骨干和精品专业在扩大招生上的作用,使之名副其实,投入和效益相当。三是与企业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学校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劳动光荣、劳动使人幸福的观念,增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使命感。五是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并积累经验,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如不适合还可以调整,或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的还可以弥补。六是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把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生就业工作的标准,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的回访制度和公示制度,做到抓就业率与稳定率并重,切实提高就业质量。七是坚持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走进企业、社区,面向农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做旺学校人气。

(三)实行城乡联合办学,联合办班

联合办学是拓宽职业教育招生渠道的有效方式,其积极意义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实行省市职业学校与县级职业中学(职教中心)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提高。办学中,可采取“1+2”、“2+1”等灵活的形式,也可采取跨区域招生。

(四)打通中职升高职、升本科院校的“立交桥”

最近两年许多省份出台了中职升高职的政策,采用“3+2”、“2+3”、五年一贯制等形式,考试方法灵活,这就使想就读高职的中职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广西在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执行了中职生直升四所本科院校的政策,此政策打通了中职升本科院校的“立交桥”。今后应继续放宽中职升高职的门槛,把高职招生从本科院校分离,面向中职取消统一考试,再从一些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中拿出一定的比例,让一些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免试入学。

(五)强化招生宣传动员

招生宣传是引导初中毕业生进行职普合理分流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加大中职学校招生的宣传力度,一是要宣传好国家对中职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度的政策。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做到家喻户晓,让学生和家长了解中职学校招生的政策,增强学生选择中职教育的自信心。三是要通过中职教育优秀人才报告会、技能表演、成果展示会等多种形式,让中职教育办学中涌现出的先进或优秀人物现身说法,增强学生选择中职教育学习的可信度。四是要开好家长动员会、教师动员会、学生动员会,使宣传工作做到班、做到家、做到人。引导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

(六)加强招生宣传人员培训

每年中职学校都要组织教师下基层进行招生宣传,应对招生队伍进行培训,要求他们熟悉招生政策,熟悉学校特色及专业优势、毕业生就业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对学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独立地解答,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

(七)增强招生工作的计划性

中职招生时间长,这就要求招生工作要有计划,做好计划安排,才能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招生的效果。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招生总动员,招生队伍人员的培训,制作招生简章,下基层的宣传时间等。在工作中要有人督促进度及检查效果,及时反馈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总之,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是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大事,也是关系教育发展全局的大事,更是关系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大事,能不能抓出成效,是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能力水平的考验。中职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面向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当前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通过不断的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方山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