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时键的碑拓人生
□ 高志勇
初见郭时键,衣着普通、貌不惊人。今年65岁的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活像一位上世纪农村中学的教书匠。在临县,熟知郭时键的人,特别是文史界或但凡有点舞文弄墨特长的人,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厉害!佩服!”
佩服他有着水利高级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三个工程师头衔吗?佩服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懂潇洒、不会享受吗?还是佩服他结交广泛,官场、商界混得如鱼得水呢?非矣!人们佩服“他能跑”。
郭时键怎么就能跑?他跑遍了临县的山山水水、他跑遍了临县的沟沟渠渠,他跑遍了临县的村村段段,他跑遍了临县的庙庙宇宇、他跑临县的墓墓碑碑……
郭时键跑出了什么?
他跑出了140余万字的《临县乡村记忆》,跑出了四册包括全县1400余个新旧居民点 5300 多张照片和31万字的《跑遍临县》,跑出了50万字的《我爱临县山和水》,跑出了120万字的《临县地名志》,跑出了70万字的《临县碑文大观》,跑出了32万字的《临县家谱与祠堂概览》,跑出了17万字的《闲思暇想集》,跑出了16万字的《郭家塔村志》,还跑出了40万字的《郭氏宗谱》。此外,他还编印发行了《汉高山的传说故事》《临县北岳庙》等诸多关于临县传统文化的书册。
所有书目、书册中涉及的文字总字数达520余万字。
别的不说,就其现已搜集整理并将准备正式出版发行的《三晋石刻大全》临县卷(共四册)中就有许多故事可讲可述,这些故事足以感动你我一阵子。
守 护
石刻,指镌刻有文字的历代碑、碣、造像碑、经幢、石幢(内容为非经文者)、摩崖题记、墓志铭、画像石等。一般狭义的理解专指碑,广义的理解包括碑、墓志、造像等各类刻石。石刻最大的特点,是能长久保存,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简称“石史”。其最大的功用,可以证史、补史和纠正官修书面历史记载的各种舛误,所以人称“会说话的石头”,是“储存历史记忆的容器”。石刻属于国家不可移动也不可复制的宝贵文物和资产,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历史财富。所以历来受到地方当局和社会组织的重视。1937年,梁思成先生在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殿堂式建筑五台山佛光寺发现殿前镌刻于唐大中十一年(857)的经幢后,轰动国内外学术界。它不仅验证了该殿是唐代建筑,而且有了准确的纪年。其次也从经幢记载得知,东大殿施主(即捐资人)是长安官宦人家出身的女弟子“宁公遇”。由于施主身份高、其建筑级别也相应被提高。山西现存1.8万处古建筑,其建筑历史沿革,要么文献记载简单,要么查不到任何记载,所以主要靠现存碑刻记载来见证,而且山西已出版问世的石刻著作、存量极少,不仅难求,且收录不全。如《山右石刻丛编》和《山西通志·金石记》均只收录到元代,明清全无,实属遗憾。宋代赵明诚的《金石录》只收录山西唐以前碑石45通。清代王昶的《金石萃编》只收录山西元以前碑石近30通。始于2007年4月,终于2011年12月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吕梁不可移动文物有5901处,其中临县多达500多处,其中古建筑240处,古文化遗址106处,古墓葬18处,石刻及石窑等1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0余处,革命文物10余处,珍藏文物万余件。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内的石刻,由于年代久远,自然风化、地震、工程建设、盗窃等原因损失不小。而最新调查,临县庙宇多达2130处,寺院60多所,建国前石碑应在四、五千块左右,但目前仅剩1000块左右。所以抢救石刻、保护石刻是带有抢救和不存史的双重意义,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郭时键,就是这样一位保护、抢救之勇士。
在郭时键已经收集整理好的两册《石刻大全》中有1000块石刻,其中,唐和五代的石刻6块,宋、金、元时期的21块,明代的82块,清代的344块,民国时期的17块,建国以来的537块,另有佚失碑文84篇。
这些碑文价值几何?
首先,先看它所涉范围。在这些石刻碑文中,有皇帝圣旨碑、官署通告碑、历代名人神道碑、德教碑、墓志表、修学、修路、建庙、架桥、水利、灾荒、地震、乡规民约等记事碑;有咏观、咏寺、咏名胜的诗文碑等。所有这些,涉及城乡建设、文化教育、人文事件、民风民俗、自然景观等诸多方面。它真实记录了当时临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变迁的轨迹,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例如赐同进士出身的赵中元所撰《东岳山文塔铭记碑》,记载了文塔的地理环境风貌;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陕甘总督部堂、一等恪靖伯爵加一等轻车都尉左宗棠书的《张公济远墓志碑》,就极具研究价值。
其次,该部石刻大全,是对临县史志的重要补充。翻开临县现有三本县志(康熙五十七年志、民国六年志、一九九三年志),明代之前的历史寥寥无几,唐宋金元史更是点点滴滴。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或与明崇祯年间陕西农民义军王豹起义造反占据临县城后五天五夜焚烧有关,也有“文革”十年“破四旧”所致。郭时键之石刻大全,好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历史空白。如从三块宋代石刻上,看到了临县县境中一部分宋代属于方山县域的范围,这一史实一直不被人们提及。从《重建长乐寺记》中,证实了临县有过长乐寺并且是普化寺下院的史实。元代《渠家坡元代墓塔铭》中,知道了元统治者施行的一些统治手段。而郝家墕村发现的赵中元写给其族兄的一篇墓志,叙事精练,文辞俱佳,弥补了赵中元唯有《文塔铭》文稿留世的缺憾。至于五块圣旨石刻,临县史志中根本没有提及。
第三,该部石刻大全是临县人编写村志、家谱的重要史料。“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留住乡情乡愁”是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盛世修志,近年临县编村志、写家谱的如雨后春笋,一部好村志、好家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好多村庄史料近乎空白,有些历史事件,今人根本说不清。而该石刻大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失。此外,从捐款碑文上还可以了解一些地方的商业及经济发展状况。这方面碛口镇尤为突出。
第四,临县石刻大全,可让今人一睹历史上文人名士之优美文笔和精彩书法。临县历史上有名的,至今仍被百姓津津乐道的赵中元、吴命新、贾凤书、李棠荫等名家之纸质作品,现已基本绝迹。但刻在石头上的作品却是千年不朽。如蜚声天下的永宁州知州王继贤所撰黑龙庙碑和“山河砺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及崔炳文所撰“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及赵中元之《文塔铭》、《郝家墕赵敦临墓表》、《高家墕贡元高树柏墓志》等,仍可使我们一睹名家文笔、书法之精练。特别是“晋西书家第一人”吴命新的书法石刻,更是稀世珍品,如他的《赵氏世德坊碑记》、《重修方山县北武当山石磴记》以及许多门匾石刻,均是珍贵文物。
辛 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成功,十分付出。为了《临县石刻大全》,郭时键三次跑遍临县1300多个村庄,不少村舍庙宇是多次往返。多年来,他更换摩托车三辆,骑坏自行车多辆。为翻碑拓片自费租车费、拓片费40余万。累计行程三十余万公里。所受辛劳不必说,遇到的屈辱、无奈,听来让人泪目,真可谓为求一碑,忍辱负重。
2015年春季的一天,郭时键租车到八堡乡探访碑文,从木匠洼返到新庄则村时,来了两位民警,以为他是盗墓贼、人贩子,因有村民反映,他向村民四处打听哪里有墓、有碑,把他带回派出所问话,足足两个多小时。
2012年的一天,郭时键到一同事刘维亮所在村治花泉搜寻碑文,因同事知道他有此爱好,便帮忙引他到始祖墓地看其始祖碑,岂料当天看吧,第二天该墓就被盗。村里人说刘维亮引贼入村,刘维亮说郭时键陷他于不仁不义,里外不是人。郭时键也很无奈,“什么叫有口莫辩,这才叫有口难辩。”
为求一碑,须不忘初心。2010年春夏之交的一天,郭时键在青凉寺乡坂头村的金楼寺内,发现了一块凸出的石头,走近一看他发现是碑头,便在附近找到一把铁锹就兴致勃勃地挖了开来,可由于土质太硬,没几分钟锹把断了。后来他找到护庙人老刘帮忙,老刘不仅不帮,还不让他挖。说神灵之地不得随便动土,此事于是被搁置下来。十二年后的2022年,临县政协编纂《临县乡村记忆》,时键被聘为执行主编。因是政府行为,时键再到青凉寺乡,第一件事就是重挖金楼寺那块石碑。此碑碑文证实,金楼寺是丛福寺的下院。这在临县史志中毫无记载。
为求一碑,郭时键不惜重金雇人。木瓜坪乡郝家岔村一深沟的古寺庙内有两座碑,2009年,郭时键第一次去时仅是抄碑文,所以未带拓碑艺人。近年来要编石刻大全,非要拓片不可,2022年再到该遗址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古寺的位置了。原来十几年来,村里人已轻易不进沟内,荒草灌木长满全沟,连进沟的路也找不到了。郭时键只好花500元雇人先标记好进去的路线,几天后再进去才找到了那两块碑。
为了找碑、拓碑,多年的风餐露宿,多年的忍饥忍渴,多年的没白没黑。2012年的某天,郭时键因小肚子剧痛终于倒下了,经医院检查,严重的尿路结石。病因是常年缺水。2015年10月,他又被检查出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面对日渐枯衰的身体,家人朋友都劝他,“算了!为几块破石头贴钱、贴力、贴身体,划不来!”可郭时键固执己见,“我为石刻,几次差点要了我命。现在我治得好好的,说明老天爷要我做完这件事。”
原来,郭时键为寻找石刻,在未确定目的地有无碑刻时,常单人匹马,骑摩托车走村窜庙。好几次因下雨路滑、因坡陡路险、因天黑,视线不清而跌坑、摔跤、受伤。其中两次均因刹车突然失灵险酿大祸。但就在那危急的情况下,他为了别人的安危,为求停车,一次向石崖撞去,一次向胶泥壁直碰。虽然,摩托车坏了,他也伤了,但大的事故没有发生。
朋友们常说,郭时键是个特不愿亏欠人情的人。哪怕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2011年四月的一天,郭时键到招贤镇大井塔村看碑,被一妇女阻拦,说你凭什么挖我家坟碑,出事了你负责?时键见女人强硬,赔礼道歉,好话说尽,但该人就是不依不饶。后来说赔钱,赔钱也不要。正在难解难分之时,现场来了一位老者,了解情况后,打劝该女士多时,纠纷总算平息。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十一年后的2022年10月的一天,郭时键又专程到大井塔村拜访感谢退休老者,并给他送去一本新出版的《临县碑文大观》。